創業村農家書屋位于吉林省通榆縣向海蒙古族鄉,這個書屋原來設在村委會,為了讓群眾看書更便利,2017年,老支書林海江把書屋搬到了自己家里當事業做,如今書更多、人氣更旺,村里的“五好家庭”評選、村民糾紛調解也都在書屋里展開——
2月21日,記者從長春出發,經過大半天旅程,才趕到吉林省通榆縣向海蒙古族鄉創業村。記者要采訪的這個農家書屋,就坐落在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旁。
向海蒙古族鄉并不近海,它位于科爾沁草原的中部,是中國丹頂鶴的故鄉。在創業村的鄉道旁,“農家書屋”和“林海江調解室”的大牌匾格外醒目。
住破舊老房修明亮書屋
老兩口住著10來平方米的舊房,卻自費裝修了自家160平方米的閑置房做農家書屋
林海江是誰?1960年出生的他,在1995年至2004年間,曾擔任創業村黨支部書記。2004年,他卸任村黨支部書記后,至今一直擔任村三委成員中的監督委員會主任。2017年,林海江想了一件事:子女早已成家立業,自己年紀也大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還能為大家做點什么?
默默地想了好幾天,平時就熱愛讀書、攝影、書法的林海江決定,自費裝修家里160平方米的生產閑置房,把村里的農家書屋搬進去,做個義務農家書屋管理員。一晃4年多時間過去了,林海江干出了名堂。
走進林海江家里,記者發現,老兩口住的是10年前蓋的房子,屋里都是一些老舊家具,大小不過10平方米。他們居住的隔壁,就是生火做飯的廚房,這兩個房間都沒有裝修,由于年久,雖然干干凈凈,卻也有些破舊過時。
推開廚房內的一道門,緊鄰的就是林海江管理的農家書屋。書屋寬敞明亮,書架上的圖書分門別類整齊擺放,閱讀的桌椅擦得一塵不染?!澳憧次业臅?,鋪的是地毯,別的單位淘汰下來的,我低價買來,大家來看書,得有一個好的環境才對?!闭f到書屋,林海江的臉上一直泛著濃濃的微笑。
“我們從脫貧到鄉村振興,文化是一個承載,這些文化從哪里來,我想閱讀是一個重要載體?!绷趾=瓕τ浾哒f,他們村的農家書屋原設在村部,平時疏于管理,來看書的人少之又少,這曾經讓他一直很著急。他下定決心辦農家書屋時,自費了5萬多元。
“我們創業村一共有921戶2812口人,現在孩子上學有班車,看病有醫保,住的都是磚瓦房,吃穿也都不愁,而且家家用上了自來水,缺的都在‘文化’上。村農家書屋當時管理有困難,而且冬冷夏熱,也不方便大家閱讀?!绷趾=f,他把書屋挪到自己家里后,取暖和通風都很方便,管理員時時在位,而且環境一新,自己與書屋僅一門之隔,這樣方便群眾隨時閱讀。
為了讓群眾讀到更多的書籍,林海江又聯系當地的學校、黨政部門,還有吉林大學等單位募捐?!岸际谴迕裼杏玫臅?,現在都有3600多本了?!闭f到書屋的存量,林海江難掩內心的喜悅。
“當時裝修的時候,我愛人也有點意見,說自己住的地方不裝修,卻裝修了書屋?!绷趾=瓕τ浾呓忉屨f,要是把住的地方也裝修了,投資會多一些,而當時手頭也不太寬裕,就先可著書屋來了,住的地方就一直沒有裝修。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他家看書的人越來越多,他的愛人也理解了他的做法。
助村民閱讀引文明風尚
村干部到這里辦培訓,村里的“干凈人家”“五好家庭”在這里評選出來,獲獎的群眾還要上臺說一說
林海江把農家書屋建到家里,一直得到駐村第一書記的鼓勵和幫助。2020年,時任第一書記林目給農家書屋安裝了一臺電視機。2021年,繼任的第一書記龍源又給安裝了一部空調,為村民閱讀提供了更多的方便條件。
“鄉村振興離不開農民文化的提高,要提高就離不開閱讀,而農家書屋是個有效的平臺?!饼堅锤嬖V記者,她到任后,多次來到書屋參加活動,并啟動自己的第一書記經費,為書屋建設添磚加瓦。創業村現任黨支部書記沙青武兩次走進書屋,給農民培訓相關的法律知識。
今年只有32歲的村民邱立佳,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她的兒子11歲、女兒8歲?!拔倚r候學習挺好的,后來村里的孩子都不太愿意讀書了,我也就不讀書了,現在很后悔?!鼻窳⒓褜τ浾哒f,她現在來看的,多是關于孩子教育、為人處世等方面的圖書,這些書讓她增長了見識,也學到了很多生活中學不到的知識。
56歲的村民劉淑華告訴記者:“我經常組織大家扭秧歌、跳廣場舞,這個農家書屋是我們歇腳的地方?!彼麄兊年爢T最多的時候有40多人,平時經常來到農家書屋,在這里看看書,接受普法教育、黨史學習教育。林海江每年還利用農家書屋這塊陣地,在全村開展三八紅旗手、“五好家庭”等評選,各方面做得好的群眾,要求主動上臺來說一說,這些評比非常受大家歡迎,也帶動了創業村涌現出更多的好人好事好風尚。
“就在這個農家書屋,村干部和林海江給我發的獲獎證書,那個心情,真是別提多高興了?!苯衲?6歲的王淑云告訴記者,他們家2020年評上了“干凈人家”,當時與她一同獲獎的村民一共有18家,都是農家書屋管理員林海江和村婦聯主席麻國俠組織深入調查評選出來的。王淑云說,她沒想到能獲得這個榮譽。村里最后將評獎的情況上報到了鄉婦聯,王淑云還獲得了上級發的200元獎金。
搭調解平臺建和諧鄉村
村民有矛盾,到農家書屋來找老支書,他以書做依據,講得入情入理,最后還要簽調解書
記者發現,緊鄰書屋的另一個房間,就是深受村民歡迎的林海江調解室。林海江利用多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的經驗,還有在書屋內自學的法律知識,主動擔當起村民的矛盾調解員。每一起調解,林海江都有調解書,有雙方的簽字、手印,然后裝入調解檔案中,供調解雙方隨時查閱。
“你看農家書屋里,我有這么多法律方面的書籍,我沒有事的時候,就自學這些法律知識?!绷趾=瓕τ浾哒f,給群眾來調解,一方面是要懂法律知識,另一方面要有來自他們的信任。
村里一戶人家的兒媳婦,一直種著婆婆的土地,卻一分錢不給婆婆,家庭矛盾一度激化。婆婆找到林海江,林海江就組織婆媳雙方到農家書屋來調解。他拿出書來講道理,說兒媳婦種婆婆的土地,應該給租地錢,這種官司無論打到哪里,兒媳婦都會輸給婆婆。最后兒媳婦服了“書”,同意付租地錢給婆婆,雙方同意后簽字,化解了一家人的糾紛。
從2019年起,在這個農家書屋內,林海江為村民口頭調解200多起,形成書面調解意見的有50多起。這些糾紛包括養牛戶的牛吃了別人家的莊稼、贍養老人發生糾紛等。群眾遇到這些問題,都會走進農家書屋,來找林海江和他書屋里的書講理。
2020年清明節,在縣城居住的馮某回村里給祖先上墳,卻發現祖墳沒有了。原來是另一戶村民在耕種土地的過程中,不小心把馮家的祖墳給蹚平了,兩家一度到了要“火拼”的程度。在村民的提示下,他們雙雙來到農家書屋找林海江調解,林海江手捧書本,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兩家矛盾得以妥善解決。
2021年7月,吉林省司法廳為林海江專門頒發了“為民解事 林海江調解工作室”的牌匾,表示對他工作的認可。
“作為一名年過六旬的共產黨員,林海江弘揚‘老支書精神’,利用農家書屋定期開展閱讀活動、普法教育、理論宣講,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以及平時的閱讀交流,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得到了群眾的真心認可,為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平臺、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作出了表率,讓人敬佩?!毕蚝C晒抛遴l宣傳委員王旭明對記者說。
2月22日,采訪結束后,記者再次回望這個令人難忘的地方,春節的氣氛還在,落日的余暉打在書屋和鄰近的房舍上,與緊密相連的向海自然景觀形成了一幅美麗和諧的鄉村山水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