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書屋作為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陣地,也是滿足基層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載體?!被羟窨h岔路鎮文化站站長唐興杰說出心里話,該鎮的農家書屋,豐富著群眾閱讀體驗和精神文化生活,讓村民獲得更多幸福感,助推著鄉風文明和鄉村振興,成為村民的‘提水站’和鄉風文明的‘灌溉田’”。
該鎮充分利用農家書屋平臺,營造和諧溫馨讀書環境,讓文化惠民“源泉”汩汩流淌。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對11個村和1個社區農家書屋進行改造升級,新增黨史書籍、黨建讀物、文學報刊、少兒文摘、農業實用技術讀物等各類圖書期刊,極大地提高了農家書屋書籍質量,優化了書籍布局結構,為不同年齡段的閱讀群眾提供了更多選擇空間,供需不同人群的閱讀興趣愛好,讓鄉村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與此同時,該鎮進一步規范農家書屋的建設和管理,制定《農家書屋管理制度》《農家書屋管理員制度》《圖書借閱管理制度》等,明確管理人員職責,做好圖書管理、借閱等工作。落實上級文化協管員制度,加大管理培訓力度,制定月考評制度,確保協管員明晰職責,發揮實效。通過群眾對書屋服務功能的信息反饋、結合綜合考評進行等級考核,對于連續一年蟬聯A級書屋稱號的,鎮政府給予該書屋一定的經濟獎勵。
此外,該鎮積極探索“黨員帶頭+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新方式,各村結合每月主題黨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大力開展“墨香進農家”“走進書屋-學習黨史”“發現身邊好人”等活動,搭建農家書屋志愿服務平臺,從黨員做起,從志愿者做起,走進書屋,品味好書、分享心情,使農家書屋辦得更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讓黨員、志愿者帶頭引路,讓學習成為一種村民生活的一種習慣。
如今,農家書屋已成為繁榮鄉土文化的“新閘口”和搭建鄉村振興的“新水源”。農家書屋書飄香,好像一股清泉,不斷澆灌著村民的精神世界。